夜光天使專案是個給孩子們在放學后接受學校課後輔導的專案。
日前我們參訪了實行這個專案的國小之一——民義國小。
學校的楊主任在光泉文教的同仁們解釋著他們學校的概況,
她說,他們的學校說大不大,說小還算是不小,以人數而言,民義國小是個不大不小的學校。
但是,他們學校光是隔代教養、單親家庭、失婚家庭、還有現在臺灣最嚴重的問題新住民家庭,就占了他們學校人數的三分之一。
“我們需要幫助,但是我們很難申請到補助。”
學校也需要補助,民義國小就是一個例子,他們學校的人數不多,說偏遠也不過偏遠,說是城市學校但又不夠城市,就因為處於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況,讓學校很為難,也讓學校的教師們也很為難。
就如我上述所說,民義國小光是需要社會幫忙的學童就占了三分之一,要給這些有困難的家庭補助不難,但是問題在於父母,有些孩子的父母領了補助費卻還是不繳學費,他們眼裡只看到錢,現實生活的殘酷讓他們忘記“孩子”才是學校為他們提交申請的根本;但也有一些家庭因為擁有不能動用的家産或土地而失去資格,沒有錢,沒有飯,家裡停電停水。
在現在這個宅經濟當道的時代,有些孩子們不喜歡回家。回家,不再是他們放學後的第一去處,反而是最後一個。
聽楊主任解釋著他們學校的情況,他不停地說著夜光天使專案對他們學校而言有多么的重要。
我們看著在學童們在課後畫的一幅一幅的感謝畫,上面有著他們的童言童語,也有著對大家的感謝。
楊主任解釋,她們學校認為不能讓孩子們把別人的幫助當做是理說當然,應該心懷感激珍惜著他人付出的好意。
下圖為光泉文教與全體學童合照